学信科技家庭教育系列——父母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

2016-03-10 13:57:43

 

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逐步的过程,从“服从权威”到“自我约束”,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:第一阶段为“自我中心阶段”或前道德阶段(2-5岁),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、规范行为的自觉性,在亲子关系、同伴关系、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;第二阶段为“权威阶段”或他律道德阶段(6-7、8岁),    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,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、不可更改的,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;第三阶段为“可逆性阶段”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(8-10岁),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,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,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;第四阶段为“公正阶段”或自律道德阶段(10-12岁),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,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,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、平等。
 
因此家长没有必要操之过急,但也不要忽视孩子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,孩子总是要从“自我中心”到“遵守规则“,然后从“服从权威”的开始改变,学会质疑、学会思考,真正意义上懂得规则、获得自律。家长应该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,帮助孩子反思、学习。
封面-amoy.jpg
开明的父母懂得每个人都是唯一的自己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,他们平和而客观,能够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事实,知道自己有时候也会犯错误。他们也相信孩子在成长中是有主观能力的,是主动成长的,因此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更多地扮演朋友的角色。
 
策略一、“虚实结合”
很多父母很实在,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,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。而开明的父母是比较虚心的,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会动,为什么不会动?因为是虚心和包容营造了孩子渴求的心理环境,孕育和保护了孩子的安全感,只有父母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,才能赋予孩子内心自主的成长动力。
 
 策略二、“强弱得当”
开明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往往是示“弱”的。强势父母孩子很难自信,孩子的自信会在高压状态里面被一点点的削弱。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父母,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。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吗?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,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。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,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。
 
家庭教要做清晰,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,一头是父亲,一头是母亲,中间这一段是孩子。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,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。
  家庭教育重在培养,而非在教导。父亲的刚毅稳健是真正的力量;越是温柔的母亲,指挥能力越强。教无定法,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,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,但是有一个原则,要有情有礼,情在礼的前面。
 
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,这是对父母作为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。“只有平静的内心,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”。否则,教育的思考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,匆匆从每个人心里流过。

 
任何层面的教育,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。感情做足了,做足到我们的孩子渴望到问我们要东西的时候,我们这个时候才把道理点出来。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孩子就会说,妈妈那我该怎么呢,或者爸爸我该怎么办,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,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。
 
   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,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都是有差异的。文化是教育的旗帜,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,文而化之,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,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。
 
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,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。孩子们内心的逻辑,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、是有冲突的,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,需要我们去开发、面对、指导。我们要反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,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,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