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信科技家庭教育系列——如何与孩子快乐的共处

2016-03-15 16:37:02

       幼小的孩子在情绪上是与父母有着很大程度的关系,他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的稳定与支持。如果父母生气或者情绪低落,就会给孩子带来的无形压力与不安,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存在被否认了,父母不爱自己了,还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是父母不高兴。父母不愉快,孩子怎能不受感染呢?而如果家长总是以平和的心态、欣赏的眼光、幽默的态度、鼓励的语言跟孩子相处,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价值,感到父母对自己的重视,从而培养起自信,并改善自己的行为。

在“沉默”中聆听
奔头儿从五岁就开始的琴童生活已经三年了!每当夜幕降临,奔头儿就会自己坐到琴凳上,翻开琴谱,叮叮当当的练习曲渐渐已经悦耳了!此时,最欣慰的是自然是正在厨房忙碌的的奔头儿妈妈了。
记得刚刚开始学琴时,每天晚上奔头儿要在妈妈叫上几遍后才会蹭到琴凳上,妈妈打开琴谱后,奔头儿才把小手上放在钢琴上,妈妈还要把他小手的形态摆了又摆,断断续续的开始联系了!“手掌像小馒头、再鼓起来!”妈妈纠正到;手指刮键盘了,手腕抬起来!”妈妈又强调了一遍,当妈妈因为错音而音调再次高起来时,奔头儿含着泪花,疑惑地望着妈妈……
妈妈陷入深深反思,孩子学琴是为了快乐,还是生气?是帮着孩子自己学,还是拉着孩子往前走?
妈妈开始改变了,每天和奔头儿约定练琴时间后,妈妈就开始到其它房间擦地、搞卫生,几次听到错音也强忍住了!渐渐的错音少了、旋律连贯了,节奏里又多了些快乐的音符!
 
 孩子总是一点一滴的在前进,有的孩子不自大一些,有的孩子步子小一些,有的孩子速度快一些,有的孩子速度慢一些……但惟有自信、乐学的孩子才有可能一直坚持着向前走。所以,帮助孩子自信、好学、乐学,会走得长走得远,而拉着他、推着他快跑,只会让孩子摔跤受伤。
假如你今天真的情绪不好,也不要企图压抑和掩饰。孩子的目光远远比你想象的要敏锐地多,他们具有很强的识别表情的能力,越是掩饰不住的流露,越会让孩子感到不安。而要坦诚地承认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,并要理性澄清自己情绪的源头和方向, 然后用正确的方式疏导。在家里可以平静而客观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,“我今天工作很累了,想早点休息。”“我今天丢东西了,所以不高兴。”试着做一些积极的疏导情绪的活动,比如转移注意力、做一些放松训练等。
纠结.jpg

镜像自我

心理学家库利他认为,儿童是依靠观察别人的脸色和反应,来确定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的,就像把别人的表情与反应当做镜子,由此形成自我概念,这种自我概念库利称为镜像自我。也就是说,当我们在一个群体中和周围的人接触时,我们会察觉到别人对我们言行的反应,也会不自觉地扮演对方,以想象对方如何看我们。这些猜想会影响(但不决定)我们如何看自己,但是,猜想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不代表我们一定接受这些观点。一个自信心强的人即使认为别人在看扁自己,也可能只是一笑置之,镜像自我反映出人与人的互相交往如何影响我们构建自我形象了。儿童时期,孩子会在认知上高度认同、情感上高度依赖,对他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人,主要是老师和父母。所以,“重要他人”对于宝贝的镜像自我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关系。

    镜像自我,会让人们对自己有完全不同的认知和理解,这种不同又会带来行为方式的不同,最终造就人生不同的快乐与成功教育专家发现,一个人的镜像自我能预测这个人的表现。比如,很多人某些专业上天赋很高,但却因为没有一个积极的镜像自我,最终成绩平平;而另外一些天赋一般的人,在积极地自我暗示下,最终取得骄人的成绩;在成年后在事业上成功的人,未必就是当年的优秀学生,反而使一些那时候不被看好的捣蛋鬼。那些优秀的学生,时刻都在担忧不能得到最好的成绩,一举一动都倍加小心,毕业后往往碌碌无为,阻止他们去创造的,实际上就是他们消极、胆小的镜像自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