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做父母——陶勇公开课家庭教育系列(2)

2016-04-06 14:21:40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大家晚上好!
    我是宽高家庭教育研究院的陶勇老师。今天将继续给大家一起分享关于家庭教育的系列话题——学会做父母。
    今天是这个系列话题的第二课——给孩子坚定的安全感才能真正应对成长的挫折。

 

 

家庭关系对安全感的重要影响

1
夫妻关系的影响
    研究中发现夫妻双方关系不好(经常处于争吵、冷战状态)的孩子一般你内心都比较焦虑,很难集中注意力在学习方面,同时在学校和同学的相处模式一般也是:简单粗暴,因为孩子没有办法在家庭中学到正确的人际交往的方式。这种环境下的孩子特别没有安全感,他会觉得这个家庭随时会崩溃,自己的基本需求得不到保障,同时价值观、对婚姻的看法都会受到影响。安全感缺失孩子的常规表现:在面对事情的时候会本能的逃避与退缩。
2
婆媳关系的影响
    大家庭中,婆媳关系不好容易带来价值体系的冲突。比如:爷爷奶奶说一套,爸爸妈妈说一套,老师说一套,孩子不知道应该听谁的。又比如:奶奶在孩子面前说妈妈的坏话/姥姥在孩子面前说爸爸的坏话,会让孩子觉得人与人之间缺失信任,同时也会觉得家庭是个很麻烦的地方。这种情况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处理方面影响很大。
3
亲子关系的影响
    现在来看,父母以高标准严厉要求小孩子(经常性的打骂),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,在亲子冲突的情况下,孩子容易比较失落、痛苦,和世界的连接也会断掉。父母不会爱孩子、尊重孩子的成长,亲子关系一般会出现问题,孩子需要的是被爱与认可、支持。孩子很多事情做不好,是正常的,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导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。孩子的本能:摆脱父母的控制。父母也要适当的放开,不要控制孩子太多,把握住底线(做人)的事情就可以。
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

    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女,我们对孩子关注太多,特别是安全问题。关注安全问题没有错,但是不需要过多的去强调安全问题(恐吓、除父母家人外的陌生人都危险)。过度强调安全问题会让孩子对自己的生长环境担忧,产生安全感的缺失,会觉得自己处处处于危险当中。我们应该告诉孩子:面对什么事情,你应该怎么做?重在解决问题,而不是在问题严重性的描述上。在孩子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,孩子就是安全的,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恐惧传递给孩子。生命并不是说活得越久越有价值,更多的是在于它的高度和浓度不在于长度--更应该关注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中内心的心灵层面的富足程度。
童年时期被抛弃经历的影响

1
送回老家
    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和父母在一起,过一段时间,父母把孩子送回老家让爷爷奶奶带。孩子刚跟母亲建立起这种亲密的依恋关系的时候,突然被母亲抛弃,送到另外一个家庭里面,这对孩子内心是非常大的打击。虽然孩子在婴幼儿时期记忆不能留存,但是这种伤害会改变孩子的大脑神经,会改变孩子整体的身心,这种影响并不是靠记忆来维持的,这样的孩子生命力会很弱。这样的孩子在爷爷奶奶家呆了很久回去,他的很多习惯、行为、说话方式等都不好,父母都很难接受,这个时候父母是绝对不能批评打骂。没有养育他就没有权利去指责他。这样的孩子对父母内心是有愤怒的,往往父母说的对的话也不愿意听。父母应该重新努力去弥补孩子,让你孩子感受到父母很爱他,而且会越来越爱他,让孩子的心灵回家。
2
更换保姆
    父母在孩子生下来不久就去上班,请了保姆来带,随之也会带来更换保姆的问题。父母白天去上班,孩子很大一部分时间是个保姆在一起的,保姆是孩子的另外一个妈妈。孩子刚好和父母建立起一种稳定亲密的关系,这个时候更换保姆,孩子会很惊恐,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一次,这样的孩子非常敏感和胆小。
3
被父母声明不要他
    孩子经常在自己不听话的时候被声明:你再怎么样就不要你了类似这种。还有就是经常说:你是捡来的等话。这些话其实对孩子伤害很大。如果孩子真的非常爱你非常相信你,他会觉得父母爱他是有条件的,并不是真正的爱他。对于孩子来说,无条件爱他就意味着父母是无条件来保证他的生存,如果有条件的爱,孩子就会认为自己随时随地有可能被抛弃。其实孩子知道自己很多事情做不好,我们更多的需要鼓励和引导,而不是批评和打骂。孩子在父母的恐吓下做了一些事情,也不代表是好的。这样的孩子特别的敏感,这种敏感会延伸到特别害怕同学、老师会看不起他(其实老师、同学并没有看不起他,他只是自己特别敏感)。陷入痛苦状态,因为内心太弱,没有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,很容易受伤害。学习因此也受影响。
重塑安全感

1
改善家庭关系
    重塑安全感,首先要改善家庭关系,不管是夫妻间的幸福感,还是孩子的生存状态,还是简单的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及前程,都要改善家庭关系,想方设法让家庭变的友善和谐,这样父母也会温暖,孩子也不会担心太多,孩子不关心外在的事情,就会更多的时间关心自己内心,去树立梦想,这才是孩子的成长任务,而不是让孩子处在“纠结”的状态。
2
改善亲子关系
    改善亲子关系的关键:
    1)父母要学会爱,学会爱孩子;2)父母要互相爱对方。
    爱孩子,怎么样叫爱孩子呢?我们很多的爱都是有附加条件的,孩子真正的需求是渴望得到的赞赏,这点我们很吝啬,但物质上的满足,我们却给了很多。
    父母在意学习为重,孩子在意父母的爱,两者的重点不同,就会出现错位,而孩子也感受不到爱。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成长的需求,而不是自己的需求,爱是取决于对方的感受而不是自己出发点。孩子需要什么呢?就是父母爱他,可以容忍他的错误,做错事情,父母不要太严厉,一些属于孩子的错误或者想要玩的,父母要无条件的满足,孩子喜欢玩,喜欢游戏,是从游戏中学习,去与别人打交道,但是父母不理解这一点,而是剥夺了他玩的权利,那孩子就觉得你对他一点都不好,只是问他要学习成绩。
    当然孩子也无理的需求,如果对食物的过度贪婪,对玩的过度贪婪,这是孩子成长中,本能的需求。孩子要获得这种生存资源,食物是一种,时间也是一种。孩子会无限度索取,父母也不要无限度满足,但是也不能不满足。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是成长的需要。但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时候,那么他就有安全感。那么他就内心充满喜悦、快乐、幸福。
    那么如何改善亲子关系?1、不要把学习看的太重;2、一定要给孩子他自己的时间。他的玩乐时间,自我安排的时间;父母只要管基本规则,基本的行为问题,细节不要管太多,管越多,孩子的成长空间就越小。父母对他的成长意义是指导而不是控制。
案例分享

   案例1.jpg

 

 

家长说了孩子的问题,但是孩子不听,这样的家庭中,孩子普遍比较敏感,性格好强。因为内心强大的人,不需要靠征服别人来证明自己。内心强大的人,能抗挫折,抗别人对自己的伤害,而内心弱的人,通过提高音量,通过控制别人来获得自己的安全感。所以,此案例证明了孩子内心比较弱,缺少安全感,很敏感。其实别人没有说他,他觉得别人伤害他,别人只是给他建议,他觉得别人在否定他。所以,当在别人说他的时候,他很生气,觉得别人在否定他,指出他的错误,就证明他不行,所以这样的孩子缺少安全感,听不进去别人的忠告。
    反观父母的做法,孩子敏感,缺少安全感,那么父母应该接受这个现实,在沟通的时候,应该尊重他,要小心,不能让孩子觉得在被否定。我们给这样孩子越多的肯定,那么他的内心会变得强大,自信心也会变强。父母要尊重他,在沟通中一定要小心。当然,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,都需要积极正面的引导,这样他们才会变得更强大。
案例2.jpg
    孩子并没有厌学,也在学习,只是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,如果世界上没有考试这回事,那只有“学徒”这回事,如孩子喜欢木匠,那就去做木匠,希望做买卖,就去店铺学习,但是一涉及到考试,那么问题就来啦。我们只关注了孩子的学习状态,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合理需求。第二个看法,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玩电脑,玩手机,影响学习。但是很多案例并不是这样,其实是相反的,很多孩子讨厌学习,厌倦学习,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,只能玩手机,因为这件事情比学习简单。孩子为什么愿意玩手机电脑,为什么厌学呢?因为学习在证明孩子不行,学校在证明孩子不行,家长证明孩子不行,考试分数证明孩子不行,让孩子备受打击,没有价值感,所以只能做更低级的事情,不需要挑战自己。反而玩游戏、玩游戏还有奖励,有人给他点赞,所以孩子愿意去玩。
    所有的差生,不是天生就是差生,孩子在上幼儿园、小学的时候,是非常愿意学习,喜欢各个学科的,为什么越来越厌学呢?因为老师对孩子的态度,父母对孩子的态度。父母对成绩的态度,父母把成绩看的比孩子重要,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好,更看重成绩;还有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学好,所以成绩会差,成绩差,父母就不高兴,就给孩子脸色看,给他们语言暴力,这样孩子就会受伤。孩子在学习方面受伤,就会更讨厌学习,所以孩子讨厌学习,是因为父母、老师、老师在证明孩子不行,让他没有价值感,缺少安全感。